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: 香港大學發現一種全球最新品種的冠狀病毒,能導致呼吸道感染及肺炎——取名“HKU1”。研究人員成功完成有關病毒的基因排列工程,進一步的研究發現,原來早在去年SARS爆發期間,已有一名非SARS肺炎患者感染了這種新病毒,這說明新病毒早已在本港社區出現。冠狀病毒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之一,尤以OC43株及229E株兩種較多,在傷風個案中有多達三分之一由冠狀病毒引致,去年爆發SARS疫癥的元兇也屬冠狀病毒的一種。繼SARS病毒后,荷蘭今年初發現新型號的NL63株,連同港大這次的新發現,全球在短短兩年內發現3種全新冠狀病毒。
有關研究刊于最新一期權威醫學期刊《病毒學期刊》內,負責研究的為港大微生物學系、聯合醫院及將軍澳醫院等人員,包括該系主任袁國勇及副教授胡釗逸等。
研究發現,一名71歲老翁于今年1月因肺炎入院,他在入院前3天由深圳返港,雖然SARS測試屬陰性,但證實感染冠狀病毒。醫護人員連續5周為該病人抽取鼻咽樣本,發現病人染病第1周的鼻咽病毒數量最高,第2周病毒數量回落,病情也好轉,至第3周已檢測不到病毒,病人逐漸康復,并產生抗體。研究人員進行病毒基因排列工程,成功列序29900多個基因密碼,證實此乃一種新品種的冠狀病毒,由于冠狀病毒分為1、2及3種,新品種病毒屬于第2種,與流行的OC43株同類。
此外,研究并重新檢視本港過去有否病人感染這種新病毒,在400名于去年3月SARS期間患有肺炎、但并無染上SARS的病人樣本中,發現一名35歲女子也曾感染此“HKU1”的冠狀病毒,而該病人與71歲老翁并無直接關系或任何接觸,證明這次并非偶然在單一病人身上發現,其實早于去年已有社區個案。
人類冠狀病毒最早在30多年前發現,感染后主要出現上呼吸道感染,如發燒、喉嚨痛及鼻水等輕微傷風癥狀,也可并發肺炎,除SARS病毒致命率高外,較少會導致死亡。早前屯門醫院女病房爆發集體發燒個案,也是感染了OC43株冠狀病毒,人類冠狀病毒主要經由飛沫、污染的手或微小氣態顆粒傳播,并無預防疫苗。來源:人民網